我今天看到一篇文章˙很長˙˙˙˙˙可是看了真的令人發省思˙˙˙˙\


我在臨床做十六年,前幾年做的是精神病人,做精神病人對於我在做親職教育有很深的影響,

因為精神病人其實是在囚籠裡頭不會回來的黑暗份子。

原先我跟很多人一樣,一直認為一個人會住到精神病院一定是腦袋秀斗,前半段的假設是對的,

但是有一部份的假設是錯的,我們以為他笨,事實上我在醫院裡頭看到很多孩子其實很聰明。

我在醫院曾經看到一個從台大醫科畢業的孩子,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跟他接觸,他只要看到穿白袍的人走近,就會狠狠的瞪著對方,有時甚至會無預警的搥對方,所以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很怕他。我大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可以跟他坐下來慢慢談,大概半年後他才能意識到我對他的關心。我常常利用下班時間去陪他下五子棋,也就是從這兒開始,讓我覺得很難過。我常在想:「一個這麼聰明的孩子,為什麼現在只能跟我坐在這兒下五子棋?」於是,我開始追尋他生命的歷程。

我從他身上發現兩個秘密:

第一個令我驚訝的是──他從小學到高中從來沒有考過第二名。

這讓我想到了金庸筆下的一個人──東方不敗,

這時我才領悟到原來東方不敗指的就是一敗塗地。

有人是東方不敗,但是只要一敗就會塗地,

所以由中抽離出一個很重要的物質就叫做成功。

有人十幾歲就成功,有人中年成功,也有人老年才成功,

但是太早成功所代表的就是壓力重重。


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頭並不是靠第一名長大的,他要的是學習動機,學習動機學習歷程比學習結果重要,但是我們現在往往只在乎結果,不重視歷程,這樣一來,對孩子而言就是壓力。我們期望孩子成績好,永遠名列前茅,而孩子就會想辦法保持第一,壓力因此而來。在心理學來講這就是「高期望」,但是「高期望」=「高壓力」。沒有一個人能夠永遠得第一,有一個專家勞瑞爾曾說:「我是物理學專家,所謂的『專家』就是在我的領域裡我會,其它的領域我就叫白痴。」但是現在我們要求我們的孩子全會,全會也就代表了全不會。所以一個人要演活自己,何謂演活自己?就是一個人演一個自己才能全心全意的演好自己,如果一個人分兩顆心,就叫做半心半意,一個人要學三樣好,就叫三心兩意,一個人要多才多藝、四項全能就叫做分明找死。


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會,如果什麼都會就不叫「專家

從這個孩子身上我又想到金庸筆下的另外一個人,叫做獨孤求敗,獨孤倒過來就叫做孤獨,獨孤求敗好孤獨,這意謂著人在高處不勝寒。我們看到我們的孩子成績很好,考試第一名,但是我們忘記了孩子他好孤獨、好寒冷,也忘了他有壓力。所以我們一直以為孩子成績好應該很有自信,但是由研究中我們發現:成績好的孩子大多沒有自信,成績差的孩子大多數很自卑。

看完這段˙就已經夠令人發省思了˙但請˙˙˙˙待續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驚嘆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